??2022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为统领,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依法审计、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严格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在规范权力运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解决突出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将我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法治政府机制建设。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组理论中心学习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和把握其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实践要求,研究贯彻落实思路举措。依托“审计专题培训班”“四川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平台”“汇贤学堂”“2022年审计署业务骨干培训班”等平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论述,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深入推进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建设,开启领导班子集中学、班子成员带头学、审计干部全员学“三学模式”,用活用好“三会一课”“审计微课堂”“学习强国”APP等平台载体,开展政治理论学习6次,增强审计干部比学赶超意识。二是加强党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法治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局领导“一岗双责”,形成层层抓部署、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推。坚持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纳入党组会议会前学法安排计划,已组织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审计发现问题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等法律法规,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在全局营造学法、用法、普法的良好氛围。三是严格请示报告制度。提请召开十四届县委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学习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加强地方审计委员会工作、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年度项目计划、审计工作要点。按要求向市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报送年度工作计划、重大项目综合情况报告、县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变动情况等3篇次。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报告审计重大事项26件次,获领导肯定性批示5件次。
(二)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一是坚持系统思维优化审计行为。坚持以系统性思维优化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创新审计组织模式和管理手段,大力推广“联合审”“一拖N”“大数据”审计组织方式,建立审计人员“随时调度”机制,采取“集体兵团”人员整合形式,加强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和相互衔接,采取实施方案制定、审计进点实施和定性处理结果“三统一”模式,谋划实施资源环境?;ひ约蚌喂攘赣凸驹擞芾碛敕缦涨榭鲎ㄏ钌蠹频鞑榈认低承陨蠹葡钅?,加大对共性问题的揭示力度,最大限度扩展审计监督覆盖面,全力构建集中统一、上下“一盘棋”的审计工作格局,以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制度优势推动提升审计监督效能。二是主动接受监督力促整改落实。自觉接受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县审计局代县政府在县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整改报告,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列出清单、挂账整改,相继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及建议落实情况“后评估”和2021年度审计项目整改“回头看”,对2019年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在我县开展的191个项目1081个整改事项及2021年度县本级各类审计报告反映的29个问题逐条核查,发出整改敦促函27份,促进问题整改54个,推动相关单位制定制度规章6项。同时深化审计政务信息公开,制定《开江县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告办法》,向社会主动公开审计结果公告共4篇,增强审计公信力。三是持续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坚持从业务部门复核到审理机构审理、从审计组成员到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七级质量控制制度,细化各环节质量控制具体内容,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优秀审计项目培育,加大审计质量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严格实行重大审计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制度。结合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对各股室审计项目质量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把牢审计质量生命线。2022年,我局获得2021年度法治政治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经济责任审计获评全市优秀。
(三)严格规范审计执法行为。一是完善依法审计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坚决落实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工作规则,制定开江县审计局党组议事制度,编制党组议事目录清单,明确重大行政决策前充分协商,2022年审计项目计划、年度35个审计项目的文书及重大行政事项,均通过局党组会议或局机关业务会依法依规决策。健全法律顾问参与行政决策的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审计法治建设,聘请1名律师为我局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支持,并出具法律意见书。二是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坚定贯彻执行宪法、法律、法规,坚持服务中心大局,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紧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开展政策跟踪、财政绩效、民计民生、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年共完成242个审计项目(计划项目35个、临时交办政府投资项目204个、其他项目3个),查核各类问题金额16539.35万元,促进减少财政支出3254.11万元,在审计处理处罚上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既依法严肃查处问题,又实事求是反映和处理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132条,促进完善机制、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注重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三是认真执行法定程序。坚持执法过程全程记录,从下发审计通知书、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取证单,到出具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书等行政执法全过程,统一用规范文书范本进行记录,确保审计执法文书和审计案卷完整规范。落实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法制股从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主要事实是否清楚,相关证据是否适当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是否适当,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意见是否恰当,审计查出的问题是否在审计报告中反映等方面进行审理,出具审理意见书,使审计执法更加规范。
(四)构建协同联动监督体系。一是推动形成高效运行机制。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持续深化审计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改善审计技术手段,强化数据审计在投资、医疗、环保等审计领域的应用,持续推进数据集中分析和现场分析一体化,在2021年采用大数据审计方式首次实现了对县本级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2022年又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对县水务局、县交运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3家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数据分析疑点进行了全面核查,并将核查情况发至相关单位整改落实。二是推进纪审贯通协作机制。强化探索“经济体检”和“政治体检”贯通衔接路径方法,不断完善“纪检监察审计”工作模式,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等结合起来,强化审计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增强审计频次和力度,形成人力资源整合、实施过程融合、审计现场配合、审计成果综合“四位一体”的审计模式,推进审计一体发展,增强全域监督合力,2022年制定了《县委巡察机构与县审计局工作协作机制》,向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5条。三是深化片区内审协同监督。构建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两位一体”审计模式,完成建立淙城、任市、长岭和永兴4个“片区审计站”,4名站长任命及22名内审人员选派已由所涉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联合下文,明确审计股室“一对一”联系指导片区审计工作,召开内审业务培训会议2次,实施开展49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审计调查,实现乡镇内审“化零为整”、提质增效,推进服务基层治理。
二、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思路
虽然我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面对新标准新要求,审计法治政府建设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审计工作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二是审计监督效能仍有提升空间;三是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2023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一)稳步推进工作,依法履职尽责。以促进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为目标,重点抓好重大投资项目和民生资金的审计;以维护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税收管理水平为目标,继续抓好预算执行审计;以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持续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注重从机制、制度以及政策措施层面发现、分析和研究问题,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
(二)完善执法制度,加强审计管理。加强审计法治政府建设,结合实际对行政管理制度、审计规范建设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等进一步完善,保障审计监督权依法规范运行。完善内部控制,严格审计执法程序,全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促进审计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审计整改落实,定期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采用标准认定结合督促函告的形式,对基本整改、部分整改和未整改问题严格落实“销号制”,持续优化整改质效。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不断组织审计干部学习依法行政相关知识,提升审计干部自身业务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定期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学习与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学习上级审计机关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审计机关内网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与审计工作相关的各种学习资料发放至全体干部职工进行自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审计铁军。